在當今的科技前沿,超快激光技術以其獨特的超短脈沖、高峰值功率和寬光譜特性,以深度和廣度滲透到科研、工業和醫療等眾多領域。而在一臺復雜的超快激光系統中,光纖皮秒種子源(Fiber Picosecond Seed Source)無疑扮演著“心臟”的角色,它負責產生初始的、性能優異的超短脈沖激光,為后續的放大過程奠定堅實的基礎,其性能直接決定了整個激光系統的品質與應用潛力。
光纖皮秒種子源是一種基于光纖結構,能夠產生脈沖寬度在皮秒(10?¹²秒)量級激光的初級光源。其核心工作原理通常基于“鎖模”技術。在激光諧振腔中,有無數個不同頻率和相位的縱模在振蕩。鎖模技術通過某種機制(如可飽和吸收體或非線性偏振旋轉)將這些縱模的相位鎖定,使其以固定的相位關系疊加。根據傅里葉變換原理,這種相干疊加的結果便是在時域上形成一系列周期性出現的、能量高度集中、持續時間極短的超短脈沖。光纖作為增益介質和傳輸載體,因其具有表面積體積比大、散熱性好、光束質量優異、結構緊湊、抗電磁干擾等天然優勢,成為構建高性能皮秒種子源的理想平臺。 光纖皮秒種子源的核心優勢在于其穩定性和光束質量。全光纖化的結構使得光路被嚴格限制在光纖波導內,極大地降低了對環境擾動(如溫度變化、機械振動)的敏感性,從而實現了高的輸出功率和脈沖穩定性。同時,光纖的波導特性天然地支持基模傳輸,能夠輸出接近衍射極限的高質量光束(M²≈1),這對于后續的放大和聚焦應用至關重要。其次,它具備出色的脈沖特性。現代光纖皮秒種子源可以產生脈寬從幾百飛秒到幾十皮秒可調、重復頻率從kHz到GHz可變的穩定脈沖序列,且脈沖形狀(如高斯型、雙曲正割型)純凈,幾乎沒有時間抖動和啁啾(頻率啁啾),為后續的脈沖放大和壓縮提供了的“種子”。
作為“種子源”,它的主要任務并非直接輸出高能量,而是為后續的主放大器(如光纖放大器、固體放大器或碟片放大器)提供一個高質量的“模板”。一個性能優異的種子源,意味著放大后的激光脈沖在保持其超短脈寬和窄線寬的同時,能夠獲得高的峰值功率,同時避免因種子源噪聲導致的非線性效應和光束質量劣化。
光纖皮秒種子源的應用領域極為廣泛,在精密微加工領域,它是實現“冷加工”的關鍵,可用于對玻璃、藍寶石、金屬、半導體等材料進行無毛刺、無熱損傷的鉆孔、切割和劃線,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屏幕、半導體晶圓、汽車零部件的制造。在科學研究中,它是非線性光學、超快光譜學、阿秒科學等前沿研究的核心工具,用于探索物質內部的超快動力學過程。在醫療領域,基于皮秒激光的設備在祛斑、tattoo移除、眼科手術等方面展現出比傳統納秒激光的效果,其極短的脈沖能量沉積時間能更精準地靶向病變組織,減少對周圍健康組織的損傷。
隨著材料科學和光纖技術的不斷進步,光纖皮秒種子源正朝著更高功率、更短脈寬、更寬調諧范圍和更高集成度的方向發展。可集成化、模塊化的產品形態,也使其正從大型科研實驗室走向更廣泛的工業生產線。